「二代拜堂魯古石,信徒奉獻主保惜」
「三代拜堂費心情,高雄新興做模型」
「承先啟後建聖殿,四次建堂心向前」
福音種子在此發芽
1893年,海埔青年曾大量兄弟因病到新樓醫院就醫,在醫院聽聞基督福音後,便立志獻身傳揚基督福音,於1895年獻身就讀臺南神學院(就讀神學院時改名為曾持衡),其獻身基督教的經過皆記載於英國母會宣教師之會議紀錄中。
曾大量得到道理後,除了回故鄉引導其親族曾嘉認識主,曾嘉之後亦擔任大甲教會的執事。曾大量更於畢業後,即 1905年04月13日,到臺中埔里烏牛欄教會擔任牧師。
1893年10月19日,據記載,亭仔腳禮拜堂 (太平境教會前身)有25人求入教會,教會接納6名,其中一位是海埔人士。1899年,海埔另外一位先生楊鑑至臺南新樓醫院就醫時聽聞基督福音,且因其子楊當早已接受洗禮,因此楊鑑亦信主成為基督徒,後來就每週步行到府城做禮拜。但當時的基督徒仍是少數,便成為地方人士恥笑與凌辱的對象,村民因楊當是信耶穌的,便不許他到村民共用的水池─「宗旗池」(即當時供應全莊飲水的水池,在現今舊教會的北邊,今槌球場附近)提水,更打破他的水桶。因為受到村民百般的欺負,他便與父親楊鑑離開海埔,遷往府城,前往臺南亭仔腳作禮拜。之後楊鑑便與大甲地區的盧助、宋保生、張田及海埔地區的李萬、黃群等人一同聚會。眾人在大甲設置集會所,並請台南太平境教會的長老、執事及臺南神學院的學生前來助講。每逢主日,信眾都必須涉水過二層行溪到大甲聚會所參加禮拜。
之後,大甲教會的盧宰與宋保生因事業關係遷居臺南,大甲地區因為缺乏這兩位熱心人士的支持,信徒人數日減,而海埔地區的信徒卻與日俱增。
然而,每個主日都需涉水到大甲作禮拜,下雨天亦不例外,不僅路途遙遠且相當危險。一百年前的海埔地區,設教前,邪靈(猴精)肆虐於主後約一九○○餘年前,高雄縣路竹鄉竹滬村有一位農夫飼養一隻猴,當時養主身體多病,常患心頭痛(心臟病),有人告訴他說:「你若吃猴肉猴心,就會使你恢復健康。」 因此他就決定把飼養多年的猴子,殺來吃以治病,當他要殺猴子時,猴子就出聲哀哭流淚。他把牠殺了,帶到附近的水塘洗血,不料因殺這隻猴子,反使家內陷入不安、生病,為求平安,就為這隻猴子裝金身服事跪拜。
當時海埔的園仔內,有一位到處賣腳帛的婦人,人稱她為「腳帛姆仔」, 她的孫子名叫陳泉患病,她聽見竹滬人所服事的猴鬼很靈,就吩咐其女婿陳九,前去乞香火來服用,他去乞香火後, 猴鬼就跟他回來海埔 ,也帶來了使鄰居不安寧,小孩在夜間常哭個不停,雞舍內的雞咕咕叫 ,又藉著不會說話的小孩說:「我愛吃雞僆肉。」,因鄰舍為求平安就殺雞僆來祭獻 ,並為猴子造金身,又常常演戲娛樂鬼,聽說最喜愛人演「車鼓戲」(現今之皮影戲)。
初代茅草禮拜堂
猿鬼做惡記事之一 - 放火燒草茅屋
陳九的妻子金花別世後,經人介紹就與莊家一位寡婦蘇花氏結婚,結婚前蘇花氏把前夫莊香家的房屋內用具搬走大部分,莊家親族大大不滿,莊香之弟莊牛鑑等就到陳九家理喻,因此發生打架,陳九拿木棍出來,莊牛鑑也拿一個大坩做武器打傷陳九,又有莊賊毀謗陳九,陳九就向猴鬼訴冤。當日下午四點左右,莊賊的房屋就發生火燒,村民趕來救火,可是打這邊,火就燒那邊,燃燒不停,大家非常驚奇,雖是火燒,可是整排茅屋並無燒毀,又怕火再重燒,就在屋外露宿一段時間。莊家無法阻擋這種苦害,就到陳九家乞求饒恕,他們即接受陳九的條件,後就獻一個十斤重的錫爐陪罪、演一棚戲謝猴鬼,這樣才暫時得了安寧。這個事件是發生於媽巡伯三或四歲時(約在1905年左右 )。
曾知曹兄弟受猴鬼苦楚而信主
曾知曹與陳泉各約十二歲時,一同乘坐昔時之大車輪牛車到田裡載甘薯,二人在車上戲玩時,不料陳泉被曾知曹推倒,翻落大車而受傷,陳泉回家後稟告繼母說知曹仔欺負他等話,因此猴鬼就去作弄陷害曾知曹,使他生病,顯猴形使他全家驚惶,並偷吃曾家的米等等。經過三個多月久,受盡猴鬼苦楚,那時海埔地區已有人信主,其中,盧助兄弟向他傳耶穌,並說:「你若來信耶穌,猴鬼就不敢再來苦楚你。」因為已經有受猴鬼的苦楚體驗和不平安,他就接納,決心信耶穌。到禮拜日,他就經過二層行溪,到大甲禮拜堂參加禮拜,當他禮拜後回來,猴鬼果然不敢再來苦楚他了,他的病也得到醫治,因此其父親及兄弟全族都來信主,其他受猴鬼苦楚的人也相繼來信主,信主的人數於是大大地增加,就於一九○八年先在園子內設佈道所聚會,此為海埔地區設教會的緣由。
福音種子在此發芽
「三代拜堂費心情,高雄新興做模型」
「承先啟後建聖殿,四次建堂心向前」
「二代拜堂魯古石,信徒奉獻主保惜」
宣教師廉得烈報告英國母會說:「我上禮拜六去海埔,我對他們的熱心感到非常歡喜,許多兒童大聲讀字母或吟聖詩,聲音雖不像唱歌,至少是非常悅耳的歡聲。那間禮拜堂在禮拜天擠得滿滿的,擠到門口,許多人擠不進去,我想必定有120人或130人參加聚會。現在他們必須建造一棟永久性的禮拜堂,蓋一座能容納兩百人的禮拜堂,大約需要1500或1600圓(約170英鎊),英國母會樂意資助四分之一的費用。他們已收到本地人的奉獻,其中有一筆一百圓的奉獻,應是埔里烏牛欄教會的牧師曾持衡牧師奉獻的。」
1910年教會設立,教會空間也因信徒人數增加而漸形不足, 同年八月作風颱,風勢之強足以將人吹過大水溝,當時是草厝的禮拜堂被吹倒,會友經商議後,決定進行購地事宜。購買湖內鄉海埔1343號地(今湖內鄉海山村仁愛街48號)準備建堂,其占地0.1445甲(約424坪),當時土地及建築物之所有權人皆登記於曾坐名下。1912年10月,林茂榮傳道師任內,以魯古石屋頂覆蓋紅瓦,建造新的禮拜堂。
同年12月17日(大正三年)獲日本政府認可成立「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海埔禮拜堂」。在此時期,會友聘請神學生林茂榮與潘阿火教導白話字並傳揚基督福音。 1915年2月2日,海埔教會成為太平境教會分出之第15間支會。因當時牧師奇缺難聘 , 因此1918年3月11日太平境教會鼓勵各支會聯合聘牧自立,1920年1月3日太平境教會小會議決聯合
中路、海埔、中州支會成為歸仁北分立堂會同年3月2日楊世註牧師前來就任。
自1912年到1941年共29年間 ,聘請的傳道師有林茂榮、陳朝明、施坦、黃茂盛、穆清潔、高占元、周賜來、 廖得、兵明昌等九位。
這時期,發生一段插曲,根據兵明昌傳道師之子兵世雄兄弟所述 ,兵傳道師在海埔傳道時,在十字路口處有一座廟,日本政府欲拓寬道路卻沒人敢拆除這座廟 , 有人便以100元委託教會的人去拆除。1920年1月7日,穆清潔傳道師發起成立主日學,聘盧助執事為第一任的主日學校長。1929年10月,禮拜堂土地及建築物之所有權從曾坐名下轉移讓渡登記至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南部大會財團法人名下。
1930年成立高雄中會,屬於高雄州的海埔庄的海埔教會便劃屬於高雄中會,也由原先隸屬太平境教會之支會改為隸屬岡山教會的支會。
1935年,教會發展至此已屆25年,根據史料記載,此時的信徒人數已達346人。長老有盧齊與蘇沂正 , 執事分別為李尾、曾知曹、曾嘉、蘇玉蘭、盧棟與蔡雖便共六位。當時教會之附屬部會有主日學與青年會。
1937年2月2日,高雄中會於旗山教會召開第六屆會議,在會中由議長蘇育才牧師宣布海埔教會升格堂會,海埔教會所推選之代議長老為李尾長老。
1940年8月10日召開小會, 在會中,李尾長老提出聘牧之必要,並經小會同意通過本提議,議派李尾長老與盧齊長老進行聘牧的準備工作。
1941年6月8日正式於小會中報告: 高雄中會已於同年2月12日指派劉淇水牧師為海埔教會牧師。同年高雄中會第十屆會議在海埔教會召開。當時議長許水露牧師。 1941年4月20日劉淇水就任本堂第一位牧師,頗獲地方民眾愛戴,於1943年被選為保正(村長)之職。時值日據時代, 日本警察懼其勢力過大,便設下計謀誣陷劉淇水牧師,日本警察以將日皇相片張貼於教會廁所中為由,拘禁劉牧師約三個月。之後得到陳朝景長老、高雄中會議長許有才牧師與李尾長老向日本政府具結保證,才得以獲釋。
福音種子在此發芽
「二代拜堂魯古石,信徒奉獻主保惜」
「承先啟後建聖殿,四次建堂心向前」
「三代拜堂費心情,高雄新興做模型」
1944年,經歷代傳道者與長老執事的引領,信徒日增, 至楊信得傳道師與之後第二任牧師蔡兩全牧師任內,禮拜堂益形狹小。1946年9月成立青年聖歌隊,推舉盧棟為青年會會長,林日詳為副會長。1948年3月28日召開和會,在會中,會友建議建造新的禮拜堂, 但因當時信眾大多經濟拮据,無法於短期內籌措大筆的建堂資金 ,因此當時的主日學校長盧棟建議採取三年或五年之儲蓄計畫 ,累積建堂的資金。同時青年盧主護強調,信眾應靠信心,同心協力建造新教會 。
另有史春姐妹亦極力向婦女們推動大家一同積蓄,她並聲明將奉獻臺幣壹萬元做為建堂的費用。1949年,關於前述建堂事宜,經長執會議決,準備以三年的時間籌募教堂重建基金,終於在第三任牧師李德結牧師任內,以高雄新興教會為模型。1952年11月2日動工。1953年3月9日竣工。完成面積52坪之禮拜堂。1953年12月1日舉行獻堂典禮。1955年至1964年年間,海埔教會分出三個支會,其分別為:於1955年10月10日分出湖內聖教會,於1958年1月15日分出太爺長老教會,於1964年5月4日分出大湖長老教會;另有部分信徒因住三塊寮,海安教會成立時,移往海安教會聚會。1956年到1988年間 ,聘請的牧師有侯蓮湖、蔡兩全、廖三炮、林仁和、葉崑東與姚啟耀。1961年8月成立主日學獻聲隊,由第五任牧師蔡兩全牧師與第七任的主日學校長曾丁順長老為發起人,並聘請臺南神學院神學生李聰顯組成主日學獻聲隊。1973年9月在第七任牧師林仁和牧師任內,設立海埔教會托兒所,並聘盧主信長老為第一任所長。
購買墓園亦為林仁和牧師任內知事工。1978年8月15日成立海頌合唱團。且於8月31日建造教育館。亦於同年10月分主日崇拜時改用奉獻箱奉獻。1979年9月28日在海埔國小舉辦第一次運動大會,邀請附近教會(湖內聖教會、大湖教會、太爺教會、茄萣教會......)及各界人士,共襄盛舉。 1981年青年團契聚會由月例會改成每週聚會;教會外觀由洗石仔改成石頭漆,並改建大門景觀。1982年,時值海埔教會設教七十週年,教會也安排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同年9月28日至10月11日,在海埔國小舉辦運動大會,並邀請湖內聖教會 、大湖教會、太爺教會、茄萣教會等十多間教會與各界人士一同參與,算是盛況空前。10月9日至10日舉行培靈會,聘羅榮光牧師為講師,主題為信徒增長三要:(1)感恩讚美;(2)彼此照顧;(3)人人事奉。
三代洗石子禮拜堂
1982年10月25日, 上午十點舉行海埔教會設教七十週年感恩禮拜暨教育館落成感恩禮拜,當日有千人出席,擠滿禮拜堂、教育館與庭院, 禮拜於十二點半在當日講道者蕭清芬院長的祝禱下結束。會後宴開百桌,可謂盛況空前 。1983年購買新鋼琴。1984年12月9日,小會中提議擔任主日學校長長達28年的曾丁順長老榮退,並議聘其為榮譽校長,此提案於1985年2月3日所召開之和會中贊成通過。此次和會中並表決通過聘請李尾、盧主信、蘇玉蘭三位長老為名譽長老。(註10)同年女宣名稱變更為婦女團契。 1985年教育館三樓鐵厝翻修。同年12月8日松年團契成立1986年購買李金鼎先生土地作為槌球場及停車場用地(每坪5000元)。
1990年教會厝頂翻修(台灣瓦改成鐵厝瓦)。
1991年購買園仔內建堂用地(約1720萬)。
1995年2月20日召開之臨時小會中,提議曾丁順長老與吳基立長老盡程事奉教會事工,議聘兩位長老為終身長老,並提到和會議決 。 此提案於同年2月26日和會中表決通過。同年6月12日成立夫婦團契。
1996年復活節朝陽禮拜首次在園仔內新建堂用地舉行。同年11月3日由臺南神學院社會服務系四年級黃碧滿小姐 (亦為少年團契輔導) 報告,針對本地區調查了解,教會能在社區提供服務的項目。而後有社區發展委員會的各項活動籌備與實施,來服務本社區的住民。
1997年長執會通過:依據周賜來傳道師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70週年紀念冊資料,議定本會創設年份為主後1910年。
1998年10月11日建堂認獻主日預定建堂基金目標在五千萬元為原則(認款每口500元)。 2002年4月16日在行政上辦理姚啟耀牧師退休,小會議長由中會指派,高家新牧師擔任。
姚牧師在海埔教會18年(1984年3月25日~2002年4月16日),現仍繼續在本會牧會中。
2003年6月29日在舊教堂做最後禮拜。 2003年7月6日起在園仔內新教堂做禮拜。
福音種子在此發芽
「二代拜堂魯古石,信徒奉獻主保惜」
「三代拜堂費心情,高雄新興做模型」
「承先啟後建聖殿,四次建堂心向前」
將近五十年後,教會因周日夜間之禮拜取消,信徒多集中於周日上午作禮拜,因此周日上午禮拜的人數暴增兩倍之多,狹小的禮拜堂便不敷使用,於是著手建立新的禮拜堂的各項籌備事宜。
第四次建堂全紀錄
壹‧工作時間表
A. 土地取得-1991年
B. 籌備階段--1994年→1998年
C. 組織成立與運作--1998
D. 徵圖與設計階段--1998年→2000年
E. 建築經費奉獻--1998年10月→2003年8月
F. 發包階段--2000年→2003年
G. 施工階段--2000年→2003年
貳‧設計理念
海埔教會之建築設計理念黃建鈞建築師(成大建築研究所碩士)西元2000年開始與教會互動討論教堂及副堂建築設計,就青年建築師的立場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設計機會,從開始即希望本次聖堂新建機會得以檸聚會內向心力,並且成為具有特色的教會建築 ,因此在設計繪圖無不時刻提醒自己依此目標進行,所幸不負所託,終能在眾人配合下,利完成建堂事工之神聖使命。教會預定新建教堂的基地地形較為特殊,成東西向長形基地,且臨道路基地面寬較窄,僅得以配置過道形空間,因此本案配合現有地形配置建築物的觀念相對重要,如何將基地充分利用則是此次規劃之重點。就建築配置而言,主要區分為主堂建築、行政中心及副堂建築三大部分;而建築群體最接近道路的量體是行政中心建築,是所有建築中量體最低的建築物,設計構想是希望建築群前端採用較為低矮量體,不致因為建築群體龐大而產生壓迫感。其間配置幹事辦公室、牧師辦公室、會使室及聖歌隊的空間等等,建築造型搭配全區建築,採用四斜面的屋頂造型,以表達空間之親切尺度。基地中軸線連串主要入口及內部廣場,為基地內最明顯之軸線系統,基於軸線之重要性及設計考量,決議於此配置高聳之鐘塔,除具有凝聚廣場及建築群體之焦點外,並且成為主堂與副堂間重要的聯繫轉換空間。
南側,一方面突顯禮拜堂之神聖性,再方面呼應南側巷道及開放空間之合適量體。主堂量體在公共安全的考量之下,主要集會空間配置於地面層,將主堂獨立於建築基地之中軸線配置採三層建築,一層為禮拜堂,二層作為夾層及親子室,三層為設備空間。整體造型以哥德式建築為設計風格,利用飛扶壁、尖拱及彩色玻璃等元素強化整體造型,主堂正面開窗擷取現今海埔教會老教堂之形式及比例,意諭教會歷史及時代之傳承。全區建築利用走道及迴廊連串不同的使用空間,服務空間(包括樓梯、電梯、廁所、儲藏室及茶水間等)則設於動線交會中點,除具有足夠之便利性之外,並且能兼顧空間使用之經濟性及活性。四層副堂建築則是以表演活動空間作為規劃主題,分別容納演藝聽、主日學教室、團契辦公室及牧師館的功能,造型則搭配整體哥德式建築風格,形成完整之教會建築群。
由於教會建築占基地量體相當大,建築以外的空間則以景觀綠化的手法,來提供優雅的環境設施。在完成景觀最重要的觀念,即是希望經由活動的來提供優雅的環境設施。在完成景觀最重要的觀念,即是希望經由活動的磚活動之安排來凝聚達成上述目標,對於本會而言應當是具有歷史及時代意義的。
對海埔教會建築必須用心,是建築師對於建築設計之初所秉持的原則,工程自始至終都是如此,經歷二年多的工程期限,雖然不是親身參予現場工作,但經常現場察看及共同討論,在大家都是如此為教會新建築用心的情況下,教會終於順利到了完工獻堂的時候,除了感謝上帝的引領之外,更須感謝參與教堂討論的牧師、長執的意見及建議,使設計工作終能順利完成,施工期間重要成員包括正臺壹營造有限公司、工程顧問林顧問及景觀設計施工的好友士欽等等的配合都是功不可沒的,相信凡是與建堂工作相關的弟兄姊妹們,都會以曾經參與建堂的大事工為榮耀。
參‧景觀設計理念--林士欽老師(南台大學老師)
本教堂之戶外環境面積雖大,但建築物即已佔地約三分之二的面積,剩餘的戶外空間,主要空間可區分為入口中軸的通道、由件物所圍繞的半封閉性中庭,和建物四周剩餘的鄰接空間。
因此戶外環境的處理課題,主要是以如何修景與襯托教堂建物、塑造休憩空間,以及如何連結周邊環境等問題為主。因此在環境規劃設計上,規劃原則是朝著社區的開放、自然的融合、景觀修補的目標發展。設計上採取開放性、低調性、自然性的手法,讓設計自然流露出來。例如採用視覺穿透性的隔柵形式,及自然性的木石材質與植栽,來塑造教會戶外環境的場所感,透過粗獷的原石傳達教會基礎的重要性,並強化教堂建築物的穩定感;且透過視覺景觀的修飾,來修補基地限長的不良景觀,而植栽的綠化手法,則可以軟化和對比建築物的堅實感。
另外,在功能需求上除中庭可供人們活動外,主要必須提供汽機車的車輛之通道與停放處,尤其是教會的汽機車尖峰時段空間使用量很大,因此戶外環境設計上必須兼顧兩種衝突性的活動與使用,如離鋒時段的適間,必須能成為休閒的綠化場所,而尖峰時段的聚會時間,則成為可以容納聚會車輛的停車場。而基地右側前方的不完整的視覺景觀與空間遺憾,則只好透過景觀設計及綠化手法來修補,並且設計一個視覺性地標以強化入口意象。而最終的目標,無非適希望能讓教會的空間與環境,除了崇拜神與聚會的功能外,也能成為社區人們休閒與活動的多功能開放空間,重新建立教會在社區的角色和地位。因此,教堂空間硬體施工的完成,並不代表著環境營造已告終結,而其中的軟體與持續的維護營造,反而是需要大家共同來參與並和其一同成長。
肆‧木器設計理念
進入禮拜堂坐下來聆聽上帝話語,使用的木器材質、實用、造型皆是木器所應具備的重點,委託的廠商是第一次承攬教會界的木器工程。從思考到設計、打樣、修正、決定、量產、不同的階段,永興傢具,由聖經上著手探索,配合建築的語彙,設計出一套符合專屬海埔教會聖殿整體搭配的木器系列。
材料:我們的選擇高棉花梨,學名印度紫檀,色澤金黃到深中褐,材質穩定,美觀為東方貴重木之一。工法:我們的選擇傳統準工手工接準,特殊準法確保面板的安定,減準與打槽強化各部的結構,以現代工具輔助達到可長可久的目標。造型:我們的選擇以專案的方式、設計、施作性、試作兩款三張椅子試作檢討修改後再量產。以我們禮拜堂的外型、設計專屬我們教會的木器。為配合人體工學、耐用性、試作兩款三張椅子試作檢討修改後再量產。
伍‧彩繪玻璃
是呈現主堂的主要意象,從參訪不斷的了解,不同的材質應用,選定都是新的嘗試,主堂的主牆面採用的是繪燒玻璃,不同於一般的填色的彩繪玻璃,燒繪是每一小片玻璃,須經過各三次彩繪三次爐燒而成的,有如油畫璃,燒繪是每一小片玻璃,須經過各三次彩繪三次爐燒而成的,有如油畫。